干度_干度的含义_干度的意思_干度组词
拼音与注音
“干度”读作 gān dù,注音为 ㄍㄢ ㄉㄨˋ。在汉字中,“干”通常指与水相对的干燥状态,而“度”则表示程度或标准。结合在一起,“干度”指的是违反法度的行为。
词语解释
“干度”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,它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,特指违反法度的行为。根据《后汉书·赵典传》中的记载:“夫无功而赏,劳者不劝,上忝下辱,乱象干度。”表明,在没有功劳的情况下给予奖赏,会让努力工作的人感到不满;君主的行为不端会玷污臣民,整个社会将出现混乱,这种现象就是“干度”的表现。
近音词
“干度”与其他一些读音相近的词有以下这些: - 干笃(gān dǔ):指刚强坚定。 - 干黩(gān dú):指轻率地处理事务。 - 干渎(gān dú):指轻慢、亵渎。 - 干都(gān dū):指干戈之地,即战争频繁的地方。 - 竿牍(gān dú):指竹简,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。 - 竿椟(gān dú):指竹简和木盒,也用来指代书籍。
近义词与反义词
由于“干度”这一词汇的特殊性,它的近义词较少,但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表达方式: - 近义词:僭越、违礼、违法。 - 反义词:守法、遵纪、守礼。
词语组词
“干度”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,本身并不容易直接组词,但在实际应用中,我们可以围绕“干”和“度”这两个字进行扩展,例如: - 干燥:指空气或物体表面没有水分的状态。 - 度量:指对事物的衡量或评价。 - 干涉:指干预他人的事务。 - 度:指物体冷热的程度。
词语造句
为了更好地理解“干度”一词的含义及其用法,下面通过几个例句来说明: . 在古代社会,如果官员们不遵守法度,那么就会出现乱象,这就是所谓的“干度”。 . 古人认为,如果统治者的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,那么也会效仿,从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,这也就是“干度”的体现。 . “干度”这个词虽然现在很少使用,但它提醒我们,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都是非常重要的。 . 赵典在《后汉书》中提到的“干度”,实际上是指当政者不按规矩办事时,整个社会将会陷入混乱。 .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,避免出现任何“干度”的行为,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。
相关词
除了“干度”之外,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,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被使用到: - 法度:指法律和规章。 - 规矩:指行为准则或规范。 - 礼法:指礼仪和法律。 - 纲常:指封建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。 - 法纪:指法律和纪律。 通过对“干度”的全面解析,我们可以看到,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,但它在古代文献中有着特定的意义,反映了古人对于社会治理和道德规范的认识。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。